加快建设渔业强国
来自中国渔业报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
当前,全国渔业渔政系统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,同志们研读二十大报告和党章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对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推进“五个”振兴等重要论述,同志们也紧密结合渔业渔政工作实际,就如何加快建设渔业强国展开了深入研究,各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。
要建设渔业强国,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渔业强国。从历史和国际视角看,渔业强国的强主要体现在:水产品产量较大、捕捞或养殖科技水平较高、渔业装备水平较先进、渔业管理规则较完备、渔业生产秩序较规范、在世界渔业中影响力较大等等。如果拿我国渔业总体发展情况,与其他主要渔业国家比较,我国在规模、产量、生产总值等方面优势明显,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大国。可以相信,综合各方面,中国始终是接近于世界渔业强国之列的国家之一。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有些科技与装备等方面还有劣势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、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。所以,既要坚持自立自强,发挥自身优势,又要客观分析哪些方面不足,勇于师夷长技,向渔业强国的目标迈进。
要稳步发展渔业生产力。仍然坚持“以养为主,养捕并举”的发展方针,树立大食物观,向江河湖海要食物,夯实水产品生产供给能力,积极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出贡献。在水产养殖方面,要稳定养殖水域滩涂,将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,内陆池塘、近海等重要养殖水域保护下来,还要拓展深远海、稻田等新空间,不复出现“吃鱼难”,也要尽力避免“吃鱼贵”。在捕捞方面,在养护渔业资源基础上,规范近海捕捞业,促进远洋渔业健康发展,有效补充养殖产品种类多样上的不足,努力丰富人民群众“鱼篮子”。
要推动渔业科技创新。渔业强国的实现,必须依靠先进科技创新来推动,特别是产业在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日益受到约束情况下,必须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。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,加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收集、保存、开发和利用,创新高性能的水产新品种;积极推动研发推广健康养殖、疫病防控、质量控制等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养殖新技术,以及资源管理、捕捞渔船等捕捞业相关先进标准和技术,通过渔业科学技术持续进步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。
要提升渔业装备水平。发展设施渔业,加强池塘标准化改造,发展工厂化循环水、生态环保网箱、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等现代化水产养殖设施装备,发展现代化渔船、渔港以及安全配套设施设备,推进老旧渔船更新改造,提高渔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。同时,积极开展渔业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,落实相关规划,争取支持政策,加快完善良种繁育、疫病防控、质量安全、技术推广等配套设施,加强渔港经济区、渔政执法、远洋基地、渔船管理等设施建设,提高我国渔业总体装备水平。
要完善渔业管理规则。加快渔业法修订进程,以涉渔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,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、增殖、开发和合理利用,发展人工养殖,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,进一步提升渔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。同时,持续健全养殖业、捕捞业、远洋渔业和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相关法规以及管理规范。对于尚未有法律规定的空白领域,对于渔业管理中暴露的新问题,要认真研究立法和规范,并积极探索开展管理改革试点,逐步总结上升为规定或法律。
要规范渔业生产秩序。有效打击非法渔业生产行为,更好保障合法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。要加强水产养殖、质量安全、资源管理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船渔港管理等渔政执法,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,做到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,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。要加强与渔业相关的生态环境、自然资源、交通海事、海警等部门的执法合作,既要整合力量对渔业相关非法行为进行整治,坚决打击重点违法案件,又要防止其他部门对渔业生产造成“误伤”和“一刀切”,共同维护好渔业生产秩序,保护产业健康发展。
要参与国际渔业交流。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渔业研讨交流活动,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渔业发展经验和成功治理模式,在渔业生产监管和产品贸易等规则制定过程中,努力主导国际渔业新秩序,让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了解并接受中国的解决方案。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渔业合作,坚持合作共赢。推动水产养殖走出去,加强与渔业欠发展国家渔业合作,帮助其发展渔业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减贫作贡献。
本报记者 马艳霞